12月27日上午,中国传媒大学王廷信教授作客必赢国际437官方“兴·象——学术活动月”,并在音乐观摩厅作了题为《艺术传播学的建构》的学术讲座。本场讲座是必赢国际437官方学术活动月的第七讲,由必赢国际437官方学术院长赵慧教授主持,吸引了众多校内外师生参加。
讲座中,王廷信教授对不同时期国内外艺术传播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,并提出信息构建对于艺术传播的研究意义,特别谈到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传播学对于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性,以及信息论、控制论为对于艺术传播学理论研究与构建的学术价值。
王廷信教授在建构历史回顾中介绍了艺术传播学中《电视传播的艺术》《文艺传播学》《艺术传播:理论、机制与方法》《电影传播学》《中国戏曲传播理论》以及音乐传播学中21世纪重要的三次会议的研究成果。他谈到,艺术门类的建构为整体性建构提供了重要支持,21世纪艺术传播学进入深化期,一方面体现在针对艺术传播学研究对象的讨论、研究方法的丰富和研究内容的充实,另一方面体现在诸多院校把学科建构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。会议也指出艺术传播学在学科构建处于设想阶段时,著作研究大多雷同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。
他指出,在艺术传播学知识资源中,中国艺术传播学主要受自20世纪80年代欧美传播学、科学、符号学等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影响。1982年美国大众传播学者威尔伯·施拉姆访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,作了题为《美国“大众传播学”的四个奠基人》的学术报告,引起了新闻界的高度重视。20世纪80年代系统论、信息论、控制论为中国学者在艺术传播学构建起较为实用的框架。20世纪70、80年代,符号学的部分成果被破译到中国,引起广泛重视。在构建未来设想中以围绕艺术传播实践的构建思路为中心,从时代背景百年不遇大变局,艺术无国界,以“真善美情感之通”,破“利益之限”等方面进行介绍。以日益发达的现代科技,虚拟空间与人类现实空间的传播规律为媒介条件,做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中国文化、提升人类审美素养围绕实践的核心,做好实践的诉求。关注新兴学科,围绕实践自觉思考艺术传播学的的价值。
讲座结束后,王廷信教授耐心解答了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,指出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、丰富的、具有情感价值的信息属性,与一般的信息属性是有区别的,并分享了自己对解构在艺术传播中的独特见解。